NIAOT OpenIR  > 学位论文
天文选址差分图像运动和多孔径闪耀技术研究
裴冲
Subtype博士
Thesis Advisor崔向群 ; 袁祥岩
2013-06
Degree Grantor中国科学院大学
Degree Discipline天体物理
KeywordDome a 大气视宁度 等晕角 大气相干时间 湍流强度廓线 Dimm Mass
Abstract澳大利亚选址组的研究结果显示南极Dome C是地面上最好的天文台址,2005年中国南极科考队最先登录的内陆最高点Dome A(南极昆仑站)被国际天文界一致认为极可能是比Dome C更好的天文台址。中国南极天文中心组织的Dome A选址工作也初步证实Dome A作为天文台址的巨大优势。但我们还缺少Dome A大气视宁度、等晕角、大气相干时间和湍流强度廓线等重要天文台址参数。

通过测量望远镜入瞳上的单星象的差分到达角起伏和多孔径闪耀能够直接获得以上数据。为此本论文研究应用于天文选址的差分图像运动和多孔径闪耀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大气光学湍流结构和影响天文光学成像的大气光学湍流参数;利用单星象的差分图像运动和多孔径闪耀测量大气光学湍流参数的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南极的差分视宁度监测仪DIMM研制的关键技术包括温度控制、远程控制、自动图像数据处理软件开发和白天视宁度测量实验;组合测量仪MASS-DIMM研制的关键技术包括入瞳环形孔径设计、多通道高速光子计数电路模块和MASS综合参数测量分析软件开发。

本课题的开展获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12年将DIMM固定在距地面3.5m高度的AST3-1(Antarctic Survey Telescopes)镜筒上,随第28次南极科考成功安装在Dome A,首次获得Dome A的白天视宁度测量结果,中值约为0.8″。通过温控和远程控制实现了DIMM在南极低温低压和无人值守环境下的自动运行。确定了MASS-DIMM的整体方案设计、电路模块设计,完成光电倍增管测试和MASS综合参数测量分析软件开发和测试。促进了南极天文台址测量仪器的发展,期望获得Dome A的大气视宁度、等晕角、大气相干时间和湍流强度廓线等天文台址参数的长期监测结果,为中国南极望远镜的研制提供重要依据。
Subject Area天文技术与方法
Document Type学位论文
Identifierhttp://ir.niaot.ac.cn/handle/114a32/73
Collection学位论文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裴冲. 天文选址差分图像运动和多孔径闪耀技术研究[D].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3.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Related Services
Recommend this item
Bookmark
Usage statistics
Export to Endnote
Google Scholar
Similar articles in Google Scholar
[裴冲]'s Articles
Baidu academic
Similar articles in Baidu academic
[裴冲]'s Articles
Bing Scholar
Similar articles in Bing Scholar
[裴冲]'s Articles
Terms of Use
No data!
Social Bookmark/Share
All comments (0)
No comment.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