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AOT OpenIR
基于FPGA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算法的研究
范壬秋
学位类型硕士
导师宋晓莉
2025-05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学位授予地点北京
关键词FPGA 永磁同步电机 矢量控制 改进代价函数MPCC 降低开关频率
摘要

本文设计的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控制系统旨在保持系统驱动性能的同时,减少逆变电路冗余开关动作,降低开关损耗。聚焦此目标,本文围绕PMSM的矢量控制(Vector Control,VC)原理和数学模型,结合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的并行计算和硬件加速特性设计PMSM控制算法,实现电机转速、电流的高精度控制,提高系统实时性和响应速度,降低高频开关依赖性;并对传统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odel Prediction Current Control,MPCC)算法进行优化设计,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优化算法在降低逆变电路开关损耗方面的有效性。本文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介绍了PMSM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推导其在不同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通过矢量控制原理,揭示了转矩和磁场解耦控制机制。为后续多周期MPCC性能优化以及基于FPGA的PMSM矢量控制算法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接着,针对传统MPCC面临高开关频率问题,对代价函数进行优化,设计基于改进代价函数的两级串联MPCC策略,达到降低平均开关频率的目的。仿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保证系统驱动性能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逆变电路平均开关频率,对于降低开关损耗具有一定可行性。
然后,基于Vivado平台,采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使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思想将算法细分成多个基础模块,设计MPCC算法模块,搭建磁场定向控制(Field-Oriented Control,FOC)并行处理系统。设计内容包含使用𝐶𝑙𝑎𝑟𝑘变换、𝑃𝑎𝑟𝑘变换以及𝑃𝑎𝑟𝑘反变换实现电机电流的解耦控制、采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技术、AD电流采样、速度计算、MPCC算法等环节。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各模块功能正确,能够满足高速数据处理的需求,所设计算法具有一定可行性。
最后,对设计的矢量控制算法进行了实物验证,内容包括SVPWM开关调制、电流AD信号采集、PI算法、位置和速度计算以及双闭环运行系统性能测试等实验。该算法利用FPGA的并行处理能力处理三相电流采样,在动态响应速度、电流环控制精度和速度稳定性方面均有良好的性能表现,所设计算法对于提高系统实时性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学科领域天文技术与方法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niaot.ac.cn/handle/114a32/2176
专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知识成果
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范壬秋. 基于FPGA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算法的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范壬秋]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范壬秋]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范壬秋]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