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AOT OpenIR  > 学位论文
天文三维光谱成像技术的研究
王俊凡
学位类型硕士
导师朱永田
2007-06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专业天体物理
关键词天文三维光谱成像技术 组合区域单元 透镜阵列系统 透镜光线束系统 像切分器
摘要
传统意义上的光谱是基于狭缝的单色像,只有进入狭缝的光才色散成光谱。无论单狭缝还是多狭缝光谱仪器得到的都是观测目标的二维信息,即空间一维加上波长一维(x,λ)。长缝光谱仪器观测时要分次扫瞄才能得到展源(面源)的三维信息,这样需花费大量的观测时间。

天文三维光谱成像技术采用积分视场单元(Integreted Field Unit,简称IFU)将二维视场内的展源目标连续切割成若干单元,重新排列后进入光谱仪器,能够同时获得展源的三维信息(x,y和λ)。天文三维光谱成像技术是能够同时地获取二维视场内所有空间分辨单元的光谱的技术方法,特别适合于延展天体的高空间分辨率光谱观测。传统上一般利用长缝光谱仪通过逐次扫描观测来得到延展天体各部分的光谱数据。相比之下,天文三维光谱成像技术由于能同时地得到二维视场内各空间单元的光谱,因此提高了延展天体观测的空间覆盖效率,还可以避免扫描过程中大气状况(透明度和视宁度)随时间变化对数据的影响。特别地天文三维光谱成像技术能提高目标观测的空间分辨率。实际观测上天文三维光谱成像技术也没有狭缝光谱仪的目标精确入缝的要求。另外在坏视宁度下观测不可分辨天体时,天文三维光谱成像技术能起到像切分器的作用,这既保证了光谱分辨率又避免了窄狭缝的损光。

简要介绍天文三维光谱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其特点;阐述了目前主要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天文三维光谱成像方法:微透镜阵系统、光纤+微透镜阵系统、像切分器系统,分别详细论述了这三种方法的设计原理和和实际应用;最后在对三维光谱成像技术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研制积分视场单元IFU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学科领域天文光谱仪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niaot.ac.cn/handle/114a32/158
专题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俊凡. 天文三维光谱成像技术的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俊凡]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俊凡]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俊凡]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